韩城是中华史圣司马迁故里,司马迁后裔居住的徐村地处偏僻的西部山区。
相传,司马迁因李陵一案被削职后而入狱。先判死刑,后改判宫刑(阉割)。消息传出后,司马家族怕株连九族,决定改姓和迁居。长门在“马”字旁加两点,改姓“冯”;次门在“司”字旁加一竖,改姓“同”,逃往荒无人烟的巍山老牛坡下,村名定为“续村”,表示“高门之续”。后又担心被官家识破,取同音字为“徐村”。“徐”、“续”同音,又有“余村双人”寓意,暗中指司马迁有两个儿子:即长门司马临,次子司马观,说明司马氏家族后继有人。徐村的司马后裔不姓司马,而姓冯、同。两姓族人一直有着“冯同一家”、“冯同不分”、“冯同不婚”的规矩。清明祭祀,两姓同进一家祠堂,供奉一个祖先,供司马迁为司马爷。如今的“汉太史遗祠”依然完好地保存在千年古村徐村之中,祠外山门有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新建碑楼并围墙记》,阐述了同、冯世传司马、避乱居嵩阳改姓后返归故里徙居徐村和“同冯不分,冯同不婚”的故事。
司马后裔祭祖习俗是中华大地上独一无二的,它历千年而不衰绝,是对史圣司马迁的深沉纪念,是对巨著《史记》的无言颂歌,这种祭奠形式及当地的风俗、建筑等都为研究司马迁其人、其事、研究《史记》和有关历史问题提供了一部“活字典”,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对司马迁的后裔存否无有定论,徐村的祭祖习俗及有关记载,证明了司马后裔两千年来生生不息、繁衍兴旺。
这种独特的祭奠形式本身就具有一种强劲的凝聚力,营造了一种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为共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因此,12.3日,韩城市“徐村司马迁祭祀”作为祭祖习俗进入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