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椒房殿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又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
长安城的辉煌从此掀开。到了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隋朝初年,隋文帝命宇文恺在东南方兴建新的都城。
当年,张骞从这里启程,踏上漫漫丝绸之路。作为汉帝国权力中心,未央宫为丝绸之路的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物证。汉长安城未央宫是汉通西域的决策和指挥中心,见证了汉帝国积极寻求对话与交流、促成了丝绸之路开辟的重要历史功绩,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及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
其实,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1年,汉长安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于保护的需要,遗址内禁止建高楼、办工厂,不许修建市政道路。多年以来,这片土地都是招商引资的禁区。
201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的重大决策,并将其列入事关西安长远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从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2012年8月,《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通过,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管委会挂牌,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成为特区建设的启动项目。
2013年10月底,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向社会免费开放,展示区总面积6.11平方公里,包括整个未央宫遗址和汉长安城西南角的城墙、城壕区域。目前保护展示区主要展示未央宫前殿遗址、椒房殿遗址、直城门遗址、天禄阁遗址、石渠阁遗址以及汉长安城遗址陈列厅。
今年6月,联合国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获得通过,“沉睡”了千年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正式被标注在《世界遗产名录》上。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以沿用200余年的东方大帝国权力中心之地位,揭示了“丝绸之路”这一人类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文化线路之缘起,是丝路文化交流的重要保障。丝绸之路项目申遗成功,作为“丝路”起点的汉长安城遗址再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